多分支水平井岩屑运移模型与实验研究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安徽 合肥 230088;3.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安徽 淮南 232052
随着多分支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井眼清洁技术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与复杂井型条件下的岩屑床问题,对于判断与处理井下复杂情况是当前钻井工程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通过岩屑颗粒受力分析建立了岩屑运移环空临界流速模型;基于室内可视化岩屑运移实验,探究了岩屑运移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斜角为36°时岩屑临界启动速度最大,携岩最为困难;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且基于实例井的预测结果与现场作业情况一致,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可为大位移大井斜井及水平井井眼清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化石能源钻采条件日益苛刻与钻采工艺不断开发,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开采,多分支水平井、大位移大井斜井钻井技术成为海洋油气田开发、老油田增产稳产、低渗煤层气开发、煤矿水害治理等的重要技术手
基于岩屑受力分析,本文建立了岩屑运移临界流速计算模型;通过斜井段及水平井段岩屑运移实验,重点探究偏心环空钻柱旋转下岩屑粒径、钻井液流变性能、井斜角及排量等钻井参数对岩屑运移的影响规律,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成果可为合理设计大位移大井斜井及水平井钻井参数提供参考。
1.1 岩屑受力分析
图1 岩屑颗粒受力
Fig.1 Lithic particle force
(1)净重力F
(2)举升力F
钻井液在x方向上不均匀分布引起的压力梯度力对附近岩屑产生举升力,方向垂直于y向指向井眼轴线,表达式为:
C
(3)举升力F
钻柱旋转引起钻井液在垂直于井眼轴线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从轴心至井壁处,由于流速不均匀分布的压力梯度力,对岩屑产生上举力,其方向指向轴线方向。
(4)拖曳力F
(5)压力梯度力F
(6)粘结力FP
岩屑颗粒长时间在钻井液中浸泡,表面存在一层微薄的附着层,导致床面颗粒与接触颗粒之间存在粘结力作用,表达式为:
(7)塑性力Ff
由岩屑下方静止钻井液的屈服应力产生,垂直指向井眼低边,表达式为:
1.2 岩屑运移临界环空流速模型
临界环空流速是特定条件下不形成岩屑床的最小环空流速,岩屑在环空井眼运移方式主要包括滚动运移与举升运移。基于两种岩屑运移作用得到岩屑滚动临界流速与岩屑举升临界流速,取二者最小值确定目标井段岩屑的临界流速。
图2 岩屑床表面颗粒受力
Fig.2 Force of the surface particles in the cuttings bed
当岩屑颗粒往上移动脱离床面瞬间,将不再受支撑作用。此时,沿x方向合力为0,得:
斜井段及水平井段岩屑运移实验
图3 岩屑运移模拟装置
Fig.3 Experimental apparatus for cuttings migration
2.1 实验方案
图4 环空岩屑颗粒运移轨迹
Fig.4 Orbital cuttings particle transport trajectory
图5 环空岩屑床演变过程
Fig.5 The evolution of annular cuttings bed
2.3 环空返速对岩屑运移的影响
图6 不同钻井液环空返速对岩屑床厚度的影响
Fig.6 Cutting‑bed thickness for different drilling mud velocity
图7 不同钻井液粘度下岩屑临界启动速度
Fig.7 Critical transport velocity of drill cuttings at different drilling mud viscosities
图8 不同井斜角下岩屑临界运移速度
Fig.8 Critical transport velocity of drill cuttings at different well slope angles
图9 不同岩屑粒径的临界运移速度
Fig.9 Initiation transport velocity of different drill cuttings particle sizes
图10 临界环空流速模型与实验结果对比
Fig.10 Comparison of computing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ritical annular velocity
图11 新谢-1L井计算排量与实际排量对比
Fig.11 Calculated versus actual mud displacement of Xinxie-1L wells
通过岩屑颗粒受力分析建立了岩屑运移环空临界流速模型,结合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环空返速、钻井液流变性能、岩屑粒径及井斜角对环空岩屑运移的影响规律,得到如下结论:
(1)环空岩屑颗粒在运移过程中以滑移、滚动、跳跃与层移这4种运动形式相互转变。
(2)增大环空钻井液流速,岩屑床厚度减小,适量提高钻井液粘度有利于提高携岩效果,利于井眼清洁。而相较于大粒径岩屑,小颗粒岩屑更易形成岩屑床,其岩屑运移临界速度更高。
(3)实验发现,当井斜角为30°~40°,岩屑运移临界速度曲线存在拐点,约为36°时,岩屑临界启动速度最大,携岩最为困难。
(4)所建立的多分支水平井段岩屑动态运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并与现场作业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本网站由以下机构支持: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产业情报研究中心
电话:0931-8279225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8号
This website is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enter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Tel:+86-931-8279225
Add:8 Middle TianshuiRoad, Lanzhou 730000, Gansu Province, P.R.C
请扫描二维码